新聞中心
聯系我們
> 行業動態 您現在所在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日前,中國IT產業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宣布正式介入調查。10月25日,工信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對方舟子質疑“奇虎360竊取用戶隱私”的事件,工信部已經關注。就該事件暴露出來的“360竊取用戶隱私門”,工信部已經展開調查。由于事件涉及億萬網民的切身利益,會上,工信部表明了對此事件的態度。工信部張峰司長稱,如果查實確有其事,將依法對奇虎360進行處理。
“方周大戰”熙攘半月有余,看熱鬧的人不少,最初可能只是將其看作網絡上流行的名人口水大戰。而其實此次卻有所不同。“方周大戰”備受關注,更多的是其背后揭露的“奇虎360竊取用戶隱私”事件,自事件爆發以來,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更引起了廣大網民對隱私保護的覺醒和吶喊。
據互聯網資深人士介紹,由于中國互聯網發展初期監管和有關司法保護的不健全,給一批不法份子利用技術侵犯用戶隱私,偷盜用戶身份及銀行密碼等信息盜賣或非法牟利留下了空間,近年來這股歪風愈演愈烈, 2012年5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軟件評測中心發布的《公眾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調研報告》顯示,超過60%的被訪者遇到過個人信息被盜用的情況。不法分子濫用、盜用個人信息,給社會秩序和個人切身利益造成多重危害。
而奇虎360被爆竊取用戶隱私,絕非空穴來風。據網絡安全專家透露,其偷盜用戶隱私的行為在業界早有曝光,“這家標榜‘安全’的網絡軟件公司,其前身就是以技術手段強行控制用戶電腦著稱的中國著名的流氓軟件鼻祖3721公司。專家對記者說,360這家公司曾多次被金山、谷歌、蘋果等公司舉報,其通過旗下產品用疑似黑客手段非法收集用戶隱私。甚至,360工程師膽大妄為的侵入公交一卡通系統非法牟利被抓的事也有被媒體披露。
另據記者調查,在跨國公司中“禁用360產品”已經成為一個“普及”的確保公司信息安全的“潛規則”。但由于360利用不正當公關、收買恐嚇媒體等手段,不斷刪除掩蓋了大量新聞報道和事實信息,使得很多用戶都蒙在鼓里。同時,360公司還用“免費”的外衣誘惑了不少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而使得其能一直逍遙法外。“360是中國網絡水軍和刪帖的開創者,360有中國最大規模水軍。他們想刪誰的稿子就刪誰的,想恐嚇哪個記者就恐嚇哪個。微博、論壇上發出的負面信息很快就會被他們淹沒,甚至根本發不出來。他們做這一套很嫻熟,反應很快,甚至已經成為業界經典教程。”一位公關圈資深人士對記者透露。
曾經的360安全衛士主要創始人,曾經的360公司高管——傅盛也不止一次的揭露360竊取用戶隱私的秘密。但這些消息,普通用戶很少能看到。大部分用戶能看到的只是“360有多安全,多干凈”。“360一直標榜‘免費’,還一直蠱惑用戶抵制‘網絡廣告’,提供廣告屏蔽工具,其網站和產品中也幾乎看不到任何廣告。但從其財報看,其主要收入來自互聯網廣告,甚至360還財大氣粗的對外公布計劃斥資13億元蓋大樓。那么他的收入來自哪里?單就這點,就解釋不通。”互聯網資深人士質疑道。
記者查看了2011年12月29日由工信部頒布的第20號令《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市場秩序若干規定》,驚奇的發現其中明文禁止的很多行為正符合采訪中各界專家和用戶普遍反映的360產品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如“欺騙、誤導或強迫用戶下載、安全、運行、升級、卸載軟件”,“未經用戶同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等。采訪中,法律專家告訴記者,信息科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健康的互聯網環境和安全的信息高速公路對全社會尤為重要,面對未來,我國將出臺怎樣的信息產業政策,如何建立更健康的信息產業環境,備受關注。
這次工信部高調調查網民普遍關心的“360竊取用戶隱私門”只是個開始,各界都在期待事件結果,而人們更關心的是產業環境和信息環境能否由此趨于凈化,讓害群之馬得到制裁。未來公民個人安全信息環境和合理的健康信息產業環境值得期待。
上一篇:政府OA項目實施要關注五個環節 下一篇:電商生存狀況:一邊線上一邊線下 兩手都難硬